登陆注册
1877

《清平乐》:“求求你,学学《大唐情史》”

娱乐天地2023-05-06 18:38:380

“我们都是被时代误伤的人”,此乃《孤城闭》原著中欧阳修最后的独白,舍弃自我欲念成全河清海晏、盛世清平,爱恨嗔痴不是错,错在生于封建社会。

作者米兰Lady很爱宋文化,以致于不忍心批判制度之恶,仅用“误伤”一词揭露徽柔公主与内侍梁怀吉的悲剧。

“怀吉,我们都被困在这里了”,整部小说多次出现这句话,谁能想到高高在上的公主却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婚姻,正如书中的曹皇后所言:“你是公主,是天下的表率”。

被困在城中,求而不得,徽柔与怀吉的结局注定以悲剧收场,一声声的“还我怀吉”伴着回忆中的“公主是怎样的妹妹,怀吉就喜欢怎样的妹妹”化为一地叹息。

假设《清平乐》按照原著来拍的话,就不会逼退那么多书粉,当徽柔、怀吉的故事成为整部剧的陪衬时,这个故事仿佛已于原著无关,或许剧方改名就是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既想要展现仁宗时期的清平安乐,又不肯放弃“孤城闭”的概念。

别扭!实在别扭。

纵然正午阳光钟爱家国天下题材,把视角换为帝王无可厚非,可是既然编剧选择继续挖掘压抑的情感,就不该一方面歌颂君王的功绩,一方面讲述宫廷牢笼下爱情的抗争。

学者吴钩曾发文表示,如果我来拍《清平乐》,将只讲朝堂,直接砍掉徽柔、怀吉的爱情线;而《清平乐》显然过于贪心,它想拍《贞观长歌》,又想拍《大明宫词》,结果造成两不像。

不过,要笔者说《清平乐》就不应该把主角换成仁宗与曹皇后,徽柔与怀吉做主角并不是背离宏大叙事,以小见大反而更有杀伤力。

而18年前的《大唐情史》绝对是最佳范例,高阳公主与辩机之间超乎常规的爱情,在那个极度开放的唐朝竟也不为世人所容。

准确说,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不伦之恋,从不出现在《旧唐书》上,直到仁宗时期的《新唐书》才加上了这么一笔,真实度有待考证。然而,《大唐情史》却用这个故事狠狠地抨击了人性与制度。

奈何徽柔与怀吉这段真实的爱情悲剧却在《清平乐》中被冲淡。

《大唐情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言情剧,它从女性视角出发,去窥视唐王朝。

女主角高阳(沈傲君饰演)是帝国最尊贵的公主,她不能、不需参与君权的争斗,只能冷眼旁观,看着兄长们斗得你死我活。

朝堂之争,君王的野心,手足的戕害,贞观盛世之下,多少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全剧主次分明,前朝斗争与后宫密不可分。一个个名臣将相不是走马观花般的露个脸罢了,直言劝谏、至死不休的魏征,玩弄权术的长孙无忌,恪守道德的房玄龄。

后宫之中,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节烈忠贞的玳姬,美貌多愁的杨妃,全剧用32集的笔墨讲述了唐太宗在位23年间发生的宫闱之变。

对比《清平乐》,已播出37集,重要角色徽柔还没有长大,节奏非常之慢。

抛开复杂的朝野之争,《大唐情史》以情动人,用情字贯穿全剧。高阳美丽又高傲,直到皇兄李承乾告诉她并非嫡女,而是玄武门事变留下的“不伦恋果实”,年幼的她在心中筑起一道墙。

看见生母玳姬被关在冷宫之中,高阳越发觉得自己也被困在孤城里,爱她宠她的李世民,怜她护她的李恪,一个是大唐的天子,一个是大唐的吴王,没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所以,当吐蕃求亲、长孙嫱儿求娶时,高阳想都没想轻易答应,因为她渴望自由。

而后,文成公主代替高阳出嫁吐蕃,她站在马车上微笑地向亲人们挥手道别,转瞬低头间划过一丝难过的情绪。

公主又怎样?还是牺牲品!

爱上辩机是高阳的宿命,也是因为两人灵魂深处对自由皆有所向往,难怪高阳会说辩机,看见你就像照镜子一般。初恋吴王畏于人言不敢爱她,房遗直为了房家的脸面放弃爱她,唯独辩机真心接纳她。

这三段感情正好对应《清平乐》中的徽柔,曹评怕遭忌惮选择离弃,李玮满心欢喜地娶来公主,却发现徽柔的心根本不在自己身上,困在皇家的婚姻中,何尝不是所有人的孤城闭呢?

怀吉同辩机一样,他爱公主,跳脱伦理纲常之外,当世俗理智无法压抑人性时,冲破所谓的道德线后,社会就会施予惩罚。而他与徽柔的爱恋本身就是对“仁孝”宋朝的反叛。

管中窥豹,虽然不知米兰Lady是否深受《大唐情史》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想要通过帝女的婚恋悲剧透视整个宋王朝,那是一场时代布下的无解死局。

这番立意并不局限在小情小爱之中,《孤城闭》真不应该改成《清平乐》。

我为夫人寸心如狂。

公主,皇上可曾处罚你?他不准我爱,这难道还不够吗?

《大唐情史》的台词语言没有放弃古典诗词的美感,同时又添加现代诗歌的直白与浪漫,极具感染力。

高阳与辩机欢好的第二天,辩机说:“昨天的太阳照耀我,今天的太阳燃烧我”。

辩机被处以腰斩,他说生往异灭,此乃万物必须要遵循的。

既有力地传达人物的思想,又让观众欣赏到极致的语言之美,《大唐情史》的台词文艺不拗口,辞藻华丽却又通俗易懂。

《清平乐》的导演用文言文版剧本取代白话文版,想必是要再现台词之美,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失了重心。

完全照搬古文,既不郎朗上口,又不好理解,用某位网友的话就是:“好的文言文台词直抵人心,差的就只会让观众头晕”。

有人为其辩解,称看不懂《清平乐》的文化水平不高,可是事实上,真正的好作品雅俗共赏,简洁明了。

本以为《清平乐》会再创宫廷美学的新高度,然而,主题不明,台词乏味已成为它的最大缺点。

18年后,反映人性与道德的古装戏已然无处可寻,《大唐情史》早成绝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