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7

国产剧,求求你不要越拍越长,我快追不动了

娱乐天地2023-05-06 18:29:560

你是不是很久没有追完一部剧了?

你是不是一看到电视剧的集数长达七、八十集就赶紧弃剧?

你是不是总觉得集数越长电视剧就越烂?

那么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让观众失去耐心了吗?但《甄嬛传》总共76集仍旧有人追得津津有味,70集的《延禧攻略》照样火遍18年的夏天,由此可见大家反感的不是长剧,而是注水长剧。

何为注水长剧?即一个可以用20集讲完的故事,偏偏要加入不相干的支线,最终硬生生拖成50集,当注水剧成为普遍现象时,20集短剧已难寻踪迹,今年的《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实在难能可贵。

对于长剧,我们不该全盘否定,可混在其中的注水剧的确在危害行业生态,《楚乔传》67集、《香蜜沉沉烬如霜》63集、《清平乐》70集、《木槿花西月锦绣》原定80集减为60集、买下《孝庄秘史》(38集)版权的《长安诺》61集……,对比十几年前的国产剧市场,86版《西游记》25集、《康熙王朝》46集、《上错花轿嫁对郎》20集、《重案六组》32集……,现在剧集的篇幅真的拉长近一倍。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艺术创作的氛围,而且造成恶性循环。

总有观众不解,为何制作方不愿意拍短剧?难道二十几集的电视剧不香吗?而这要从电视剧的售卖方式说起,自电视艺术发展以来就一直按集定价,从演员的片酬到整部剧的采买价格都是如此。

当优质长剧霸屏,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时,其他影视公司都想要来分一杯羹,因此一时间注水剧层出不穷。

常言道,说的越多,错的便越多。尤其大部分编剧创作功底不足,电视剧越拍越长,漏洞自然也就越明显,整体质量必定下降。为了能够顺利卖出剧集,制作方启动流量明星、一线大牌,这也让“天价片酬”愈演愈烈,据央视官方数据显示,近30年来,演员们的价格总体上翻了5000倍,更有甚者,一部戏的打包价为1亿。

与此同时,制作方的投入成本急剧增加,为了完成盈利目的,他们动用剪辑、配角加戏等方法抵消明星片酬增加的成本。

结果导致大量注水、情节拖拉、无意义的对白等艺术上的粗糙与失败,本身电视剧讲究的是含蓄艺术,要用最精炼的语言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这一点来看,长剧的出现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不利于精品剧集的诞生。

另外,注水长剧除了浪费自身的资源外,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积压剧越积越多。

2019年电视剧的产量相对之前没有明显增加,但前几年留下来尚未播出的剧集有几百部之多。一年365天,电视台能播出的电视剧数量有限,而注水长剧一部就耗费一个多月时间,这就影响其他剧集的排播情况,最后难免被“闲置”。

这边,电视台花高价购买回长剧后,就要自负盈亏,一旦收视不佳,就会元气大伤,甚至一年都“回不过神来”;在这种压力之下,电视台不得不看重明星效应,以此作为购剧的指标,这样明星片酬又被抬高,制作方只能为了抵消成本而注水,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所以说,注水长剧真的“害人不浅”。

自前年起,有关“限集令”的消息就被传开,而今广电更是规定—电视剧最好不要超过40集,但注水长剧并不可能迅速消失,也不会完全消失。

季播剧也许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注水剧。季播剧的概念来源自美剧,即在一个季度播出几集,后续再推出几季。季播剧进入中国逐渐本土化,它不走“边拍边播”的模式,而是采用续集套路。

像《欢乐颂》第一季赢得口碑与收视,第二季开始“花式植入”;《将夜1》斩获7.5分,第二季的质量遭遇滑铁卢。这些续集虽然备受吐槽,但凭借前一季的热度而收获不小关注,总体上的回报率还是偏高的。

然而,季播剧砸了自己的招牌后,注定走不远。

要想杜绝注水剧,同时保证有质量的大剧不受牵连,不是广电的硬性政策便可以做到的,整个电视剧行业一起努力方可让电视剧回归合理的长度,才能让注水剧“无处可藏”。

不过,利字当头,杜绝绝对是空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