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39

走进《万卷风雅集》,领略垂虹古韵!

娱乐天地2023-08-30 15:44:260

8月10日、17日

由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

优酷、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

大型文化节目《万卷风雅集》

走进吴江

节目中

“万卷游学团”陈铭、喻恩泰、杨迪、王子异

和“风雅体验官”张凌赫

来到了吴江的垂虹桥畔

追随吴门名士的步伐

一同“入画”

体验百年前

吴门名士的社交生活

作为一个传承华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

大家有没有想过

《万卷风雅集》为何要选择吴江?

历朝历代

众多文人雅士

留下过关于垂虹桥的著作

其中以明代唐寅创作的

《垂虹别意图卷》最为人知

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垂虹断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吴江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垂虹桥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原为木桥,取名“利往桥”,俗称长桥。期后经历数度重建,桥孔最多可至99孔。历经数代变迁,如今仅存遗迹东、西两端27孔。垂虹石桥的建成,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自此商贾云集,墨客聚会,吴江成为车船之都会。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描绘垂虹桥诗篇数百篇。

《万卷风雅集》“垂虹送别”篇

灵感与取景地皆在此地

来~

跟着“万卷游学团”和“风雅体验官”

一同领略垂虹之意吧!

500多年前的吴淞江边

垂虹柳岸

30余位吴门明贤齐聚

只为送别

即将学成归乡的安徽学子戴昭

《垂虹别意图卷》描绘的就是

江上送别的场景

其笔触细腻、流传至今

古时一别经年,很难再见

所以戴昭一人学成返乡

三十多位吴门名士都前来送别

而送别地点选在垂虹桥

也是有讲究的

古代苏州人送别朋友

一般最远是出城送到垂虹桥这里

因为距离刚刚好

朋友上船走

他们还能趁天黑之前

回到苏州城里去

这体现的就是古人之间

相互奔赴的友谊

据传戴昭为人“言动谦密,亲贤好士”

深受吴门名士的欣赏

除唐寅外

还有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大家”

齐聚送别筵席

擅长诗文的祝允明更是

为画卷题引首“垂虹别意”四字

并在画卷背后题《赠戴昭诗》一首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古人心中的垂虹桥

是什么样子的

↓↓↓

01

无款《长桥卧波图》

无款《长桥卧波图》,绢本,设色画。故宫博物院藏。曾被收入由郑振铎、张珩、徐邦达编著的《宋人画册》,其中著录云:“此图原载《纨扇画册》(见《石渠宝笈初编》)。无名氏作。于尺幅之间,具无穷的深远之致,是南宋早期画院中的高手之作。”可能是垂虹桥最早的画影。

02

沈周《垂虹暮色》

此图系沈周《三吴集锦册》之一,纸本,水墨画。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吴门画派”领军人物。

03

沈周《垂虹桥》

此图系沈周《两江名胜图》册页之一,绢本,设色画。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周、江文、文嘉、王穉登、王世贞等五人题诗。

04

唐寅《垂虹别意图》

唐寅《垂虹别意图》,纸本,水墨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该画卷由唐伯虎作画,祝枝山题“垂虹别意”引首,戴冠作序,众姑苏才子作诗三十六首。画卷用作画、题诗、题字的特殊方式忠实地记录了三十六位姑苏才子在吴江垂虹桥畔送别安徽青年戴昭。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05

文徵明《垂虹送别图》

文徵明《垂虹送别图》,绢本,设色画。故宫博物馆藏。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06

文嘉《垂虹亭图》

文嘉《垂虹亭图》,纸本,设色画。1541年作。苏州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六册著录。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07

钱谷《垂虹桥》

此图系钱谷《白岳游图册》,纸本,设色画。钱谷(1508—1587),字叔宝,自号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

08

张元士《垂虹亭》

此图系明陆士仁等所作《江左名胜图》册页之一,绢本,设色画。南京博物院藏。张元士,号支峯,吴县人,隆庆万历时人,工花鸟,善写生。

09

张宏《垂虹晚渡》

此图系张宏等七人所作《苏台胜览图》册页之一,绢本,设色画。款著崇祯丁丑,即1637年。上海博物馆藏。张宏(1577—1652以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