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47

李炎和王心刚:割舍不断的战友情,如今一个91岁,一个已去世26年

娱乐天地2023-08-28 07:57:340

1955年,部队整编。许多军区文工团,也进行了合编。这年5月,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军区文工团的话剧队,就合编成了抗敌话剧团,史称“三北合编”。

而也正因此,原本属于华北军区文工团演员的李炎,和原本属于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的王心刚,就有了成为战友的机会。

只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份战友情,整整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1927年10月12日,李炎出生于河北保定蠡县。他从小就爱好文艺,尤其喜欢唱歌,嗓门大。所以在18岁那年,他考入了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做演员。在实践中,他演过话剧,也唱过歌剧,还与歌剧队的女演员白枫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而王心刚则出生于1932年1月1日。他比李炎小5岁,是辽宁大连人。他也是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舞台开始演话剧。1949年,17岁的王心刚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之后,他便进入东北军区文工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在东北军区文工团,王心刚也与喜欢唱歌的女演员杨昭彩谈起了恋爱。

1950年,23岁的李炎和白枫举办了婚礼(下图为他们的结婚照)。紧接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就相继来到了这个世界,给小两口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很快便会面临分离。

1955年部队整编,白枫被分到了歌剧团,于是白枫带着孩子跟随部队进入到了北京。而李炎呢,则被“合编”进了抗敌话剧团,来到了东北沈阳。从此与妻儿分隔两地,内心甭提有多想念了。

幸好在沈阳,他结识了王心刚这位好战友。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彼此有个照应,这多少缓解了他在陌生环境中所产生的压力。

王心刚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所以电影厂一到话剧团找演员,就基本上都能选中他。

1956年,长影厂的广布道尔基导演,来到抗敌话剧团,为电影《寂静的山林》选演员,也是一眼就看中了王心刚。可是王心刚有点不大乐意,因为他觉得拍电影太麻烦,而他更喜欢在舞台上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另外,他也不想离开他的女朋友杨昭彩太长时间。

可是广布道尔基给他做工作,拍电影也是工作需要,而且电影拍好了,影响面会更大,这才说动了王心刚。

结果《寂静的山林》上映后,王心刚一炮而红。广布道尔基又紧接着安排他主演了电影《牧人之子》,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下子,好几家电影厂都争着想要王心刚。恰在此时,八一厂演员剧团也成立了,自然也很看好这位来自部队文工团的演员。于是就计划将他和田华、王润身等抗敌文工团的演员,一同调入八一厂。

眼看着好战友的命运将得到改变,李炎自然是是打心眼里高兴。可与此同时,他的心里也倍感失落。因为,他太想抓住这次能进八一厂的机会回北京了,他太想和妻子孩子团聚了。

可遗憾的是,调入八一厂的演员名单中,却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李炎一打听原因,顿时有点啼笑皆非。

李炎自认为自己做演员的条件还是不差的,站在舞台上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只要一扮上妆,整个人物就会神采奕奕。所以他觉得这次进八一厂的名单中,应该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可结果公布出来,却令他大失所望。

他找领导一问原因,被告之“形象不过关”。这令李炎难以接受。什么样的形象,才算过关呢?生旦净末丑,一整出戏里,也不可能全都是一水的英俊小生吧。

但既然是组织上的决定,李炎也无计可施。

几乎与此同时,王心刚也郁闷着呢。

因为他在去北京和留沈阳之间,举棋不定。

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心刚不愿意和杨昭彩分离。而这次调入八一厂的名单中,又没有杨昭彩的名字。

这时,李炎和王心刚,俩人一合计,想出一条妙招来——何不来个“彼此交换”呢?想走的可以走,想留的可以留,这样不就能够两全其美了吗?

就这样,他们分别向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领导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再加上李炎的演技摆在那里,好到没话说,所以很快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李炎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对好战友王心刚,也甭提有多感谢了。

进入八一厂后,李炎马上就获得了一个好机会。那就是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男主角李侠。李炎很喜欢这个角色,也认为自己能够演好。因为在这之前,他实际上早已登上过银幕,在《智取华山》中出演过角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李炎觉得,只要做足案头工作,那么塑造好李侠这个角色,也并非难事。

其实我也觉得李炎扮演《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李炎的气质中,有一种天然的沉稳和临危不惧的强大气场,这自然是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

可到后来,当王苹导演公布演员名单时,却又没有李炎的名字。

王苹导演给出的理由是,李炎的相貌气质太过严肃,不文雅漂亮。于是她转身去上影厂请来了刚刚参演完《渡江侦察记》的孙道临。因为她看中了孙道临身上所具有的“神秘感”。

王苹导演是个对选演员非常严谨认真的人,这一点,我们从她跑遍整个华东才选中陶玉玲和廖有梁来出演《柳堡的故事》,就可见一斑。这一次,选择出演《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演员也是一样,不仅正面男一号要文质彬彬,而且反面角色姚苇也要像“漂亮的芦苇”。在这样的情况下,远在抗敌文工团的王心刚,再一次进入到了八一厂领导的视线。

而且这一次,八一厂将杨昭彩也一同调了进来。

李炎和王心刚再次相聚在北京,自然兴奋不已。

这时李炎似乎意识到做电影演员对相貌的要求较高,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加“上镜”,他接受了同事的建议,专门去做了眼部整形手术。那年头做这种手术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技术条件不成熟,风险也比较大。然而李炎为了适应银幕,还是强迫自己去做了并不喜欢的事情。

然而他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变。王心刚已经成为如日中天的大明星,而李炎呢,却只是在《江山多娇》和《金铃传》中出演了配角。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做演员的,相貌虽然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而气质和演技,才是。

1959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排演了话剧《东进序曲》,上演后引起轰动。八一厂很快就决定搬上银幕,导演为苏凡和华纯。演员原本全部启用前线话剧团的原班人马。然而华纯在看过李炎的表演之后,却觉得他身上所具有的处变不惊和大将之风,才是剧中男主角黄秉光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当即一锤定音,定下由李炎挑大梁,出演这位气度凛然的政治部主任。

《东进序曲》于1961年上映后,让我们看到了李炎那深厚的表演功力。他的演技实在太稳了,内在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从容应对,还是慷慨陈词,他都演绎得精彩纷呈。

李炎也一跃成为了八一厂的当红明星,而且还成为了银幕上的“高干专业户”。

这时,没有人再认为李炎的脸“不适合上镜”了,反而片约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所以李炎紧接着又演了《夺印》中的何文,《打击侵略者》中的李国栋,角色的职位一个比一个高,而李炎的演技,也一次比一次稳。

大家都觉得,与长相帅气五官精致的王心刚相比,李炎天生一张自带霸气和威严的脸。

对于李炎的“大器晚成”,王心刚很为他感到骄傲。这时两人一直筹划着,找个机会,好好地在同一部电影中,合作一把。

然而这个机会没来,一场运动却先来了。

在那场运动中,但凡取得些成就,有一定影响力的演员,哪一个没有受到冲击哦。

李炎和王心刚都不再有机会登上银幕。

而且这时王心刚的妻子杨昭彩,还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导致精神崩溃。这时王心刚放弃了一切工作安排,一心一意地陪在妻子身边,照顾病妻和年幼的孩子,还不断前往全国各地,给妻子寻找治病的良方。

在王心刚最艰难的时候,李炎夫妇基本上处于随叫随到的状态。两家人走得很近,白枫更是和杨昭彩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共同度过了那段难捱的时光。

时间进入70年代,杨昭彩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而王心刚和李炎也再次获得了重返银幕的机会。王心刚应北影厂李文华导演之邀,在电影《侦察兵》中出演了男主角郭锐一角。而李炎则被上影厂选中,在重拍版电影《年青的一代》中出演了高级领导干部林坚一角。

他们都再次迎来了各自演艺人生的华美篇章。

只是两人还是没找到合作的机会。

我想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后来都很少在八一厂拍戏的缘故吧?

李炎后来去长影厂拍了《残雪》和《炮兵少校》,去上影厂拍了《最后的选择》,去北影厂拍了《特混舰队在行动》等电影。而王心刚则主要是在北影厂拍戏,陆续主演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等电影。

两人退休后,都刻意减少了拍戏的频率,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这时八一厂曾想请李炎担任演员剧团副团长的职务,但被他给拒绝了。这时他最爱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夏日的午后,叫上妻子白枫一起到王心刚家去坐一会,聊聊天。

李炎和王心刚都觉得,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大半辈子就过去了。而他们俩从在沈阳抗敌话剧团开始,就惺惺相惜,相互勉励,是无话不说的好战友。

只是令王心刚没有想到的是,李炎会走得那么早。1997年,李炎就因身患癌症而离世了,享年70岁。这对于和李炎相伴了一生的白枫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这时是杨昭彩给了白枫太多的安慰。

李炎的离去,对王心刚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哪怕李炎已离世26年,但他仍能经常想起这位稳重厚道的老哥哥。每当忆起两人的约定,想合拍一部电影却最终未能如愿,王心刚的心中,就倍感惆怅和遗憾。

李炎和王心刚,昔日八一厂的两位电影明星,他们的银幕形象使我们难忘,他们割舍不断的战友情,也令我们为之动容。

文/DJ雅清编辑部:阿杰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