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3

陈述:76岁娶小30岁娇妻,晚年无钱看病,逝后娇妻与子女闹上法庭

娱乐天地2023-08-12 08:50:160

在中国电影界有这么五个人,他们被誉为新中国影坛上的“五大反派”,甚至有人因他们演的反派角色过于逼真,举枪朝他们开枪。这五位反派演员的名字分别是:陈述、刘江、方化、陈强、葛存壮。

如今这五位老艺术家都已作古,很多年轻的观众甚至都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但向前推几十年,他们凭借自身扎实的表演技巧及过硬的素质,为当时的观众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五大反派”排名第一的陈述,因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敌人的情报处处长而一举成名。

他以生动的表演揭示了这位情报处长的阴险狡诈和凶狠毒辣的反动本质,他口中的“根据我的情报,饺子还是老李家的好吃”、“根据我的情报,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台词,也成了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之一。

陈述1920年6月出生于上海一户中产阶层的家庭,小时候曾就读于上海万竹小学,与蒋经国同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城市。随着一部部经典电影在上海的上映,陈述很快便对电影着了迷。看着电影中光影的转化、演员的表演,一颗演员的种子慢慢地种进了陈述的心里。

1939年进入上海邮政局工作后,出于爱好,陈述经常在业余时间去一些话剧团客串演出。由于颇有天赋,陈述渐渐在上海话剧圈有了一定的名气。

1950年,电影《影迷传》需要一位会英语的演员扮演一位洋人,有人便向导演推荐了陈述。而陈述也不负众望,将这位洋人演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

这部电影面世后,陈述受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青睐,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

1954年,陈述迎来了事业上的最大一次机遇——在上影厂拍摄的战斗片《渡江侦察记》中,饰演国民党的情报处长。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陈述下了很多功夫。他知道自己没当过兵,更没有接触过国民党的军官,因此专门去南京军事学院,向那些经历过战火的军人请教,还拜访过一些国民党起义军官,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去。

经过认真揣摩,陈述对自己饰演的敌情报处长这个角色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个表面文质彬彬,但内心非常残忍,性格自负多疑的人。为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为角色设计一个歪着脖子讲话的习惯,一下就将人物的特点给展现了出来。

1954年,《渡江侦察记》上映后,陈述饰演的敌情报处长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观众们认为陈述简直演活了那位狡猾的情报处长。

从那之后,陈述似乎成了“反派专业户”。他先后在《铁道游击队》、《海魂》等影视作品中出演了众多的反派角色,一些观众也由此形成了思维定势:只要在电影中看到陈述出场,就断定这是个坏人。

其实陈述也演过好人。比如在晚年时,他便在《鬼子来了》一片中饰演的老农民疯七爷,就是一个正面角色。为了去掉跟了自己一辈子的“坏人”的标签,陈述饰演这个角色时,几乎是玩了命。

这部电影中有场戏是鬼子杀害中国农民时,陈述饰演的老农怒不可遏,抄起枪要和鬼子兵玩命。可他下半身瘫痪,于是这位老农用炕上的粗绳把自己绑捆起来,又将粗绳另一头掷过房梁。继而那身体拉升至房梁上,取下挂在房梁上的猎枪,打死了数名鬼子。

陈述虽然身材瘦小,但当时年事已高,让他拉着自己的身体升到房梁上,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导演担心陈述无法完成这个动作,想找个替身演员代替,但却被陈述拒绝了。

这场戏的拍摄地点位于北京郊区喜峰口一座水库上。拍这场戏时正值隆冬,七十多岁的陈述光着膀子,为这场戏足足拍了七个小时。他的创作态度也让全剧组的演职员无不震惊,纷纷感叹说:“竟还有这样的演员!”

遗憾的是,虽然陈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中国农民形象,但却没有扭转他在人们心中“五大反派”的固有形象。每每谈到此事,陈述说自己也不知道是应该开心,还是应该伤心。

陈述一生拍了 40 多部电影,可谓功成名就,但直到晚年,他都没有放弃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叫“小车不倒只管推”,一个演员,不管你过去如何出名,都要尽可能和时代同行,否则就要落伍,到那时可真是没戏了。

作为一名演员,陈述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对京剧、相声、绘画、书法都有研究,尤其是人物肖像绘画水平,甚至比某些专业人士还要高。因此在老朋友的口中,他也得到了“万能博士”这样一个外号。

陈述虽然早就功成名就,但一直到死,他都能认真对待每个角色,特别反感个别演员那种不讲艺德的态度,尤其是不能容忍某些明星去现场拍戏竟不带剧本;

事先不认真准备,拍摄时镜头内容弄不清楚,连对白都要用数12345来代替的行为。只要遇上这种演员,陈述都不留情面地扬长而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耻于与这样的演员为伍。

一次拍戏中,导演临时更改了剧本的内容,让陈述饰演的角色从电梯里跑出来。陈述并不知道剧本已修改,于是问导演:“我跑出来干什么?跑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是着急地跑,还是惊慌地跑?”

陈述的这些问题,竟然遭到了现场某些年轻演员的嘲笑。他们对陈述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导演让你跑,你跑就是了,管他跑的时候什么心态呢?”

陈述听了这话,把脸一板,认真地说:“我是演员,但我不演糊涂戏。只有弄明白了前因后果,才能演得贴切。不然就是对艺术的亵渎、对观众的不尊重!”

听了陈述的这番话,那些年青演员不禁羞红了脸。从这件小事上,他们也看到了自己和老一辈艺术家们对待拍戏的态度上的差别。

陈述一生得过无数荣誉,但他从不耍大牌,哪怕只是扮演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他也要一丝不苟地对待。他说过一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每次拍戏前,都要熟读剧本,将剧本中有关自己的场次、镜头内容、台词等重抄一份,台词更是要用红笔醒目勾划清楚。

拍摄前和对手认真反复对词,揣摩人物,拍摄时台词准确无误,亦如他耿直的为人,不做“好好先生”。他的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现在很多演员学习。

陈述的原配妻子陆维华,也是一位演员。婚后陆维华为陈述生下了三子一女四个孩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陆维华主动退出了影坛,将精力放在了照顾家庭上,当好陈述的贤内助,让陈述可以把全部心思都用到表演事业中。

结婚40年来,陈述和陆维华一直非常恩爱。在那个年代,演员的收入并不高,要养活一家六口也有些捉襟见肘。但陈家在陆维华的精打细算之下,几个孩子也都顺利地长大了。

1992年,陆维华因病去世,陈述悲痛欲绝。由于几个孩子都已成家另过,所以在老伴去世后,陈述一个人生活,既要学着做饭洗衣,又要参演电影,日子过得如同一团乱麻。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叶惠贤是陈述的朋友,见陈述独自一人生活十分寂寞,于是产生了替陈家物色一个新的女主人的想法。

叶惠贤替陈述物色的这个女人名叫李波,和陈述也有过一面之缘。

李波原本是新疆农场宣传队的一位干部,1987年,叶惠贤曾和陈述一起到新疆旅游,准备回上海的时候,却发现乌鲁木齐到上海的机票很不好买。叶惠贤之前在新疆工作过,于是便找李波帮忙。

李波是陈述的影迷,听说是替陈述买票,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第二天,李波便将两张机票送到了陈述和叶惠贤住的宾馆。

为了感谢李波,当天中午叶惠贤和陈述便请李波吃饭。席间李波聊起自己是陈述的影迷,陈述对李波的印象也很不错。

1990年,李波因故与丈夫离婚,想换个环境,离开新疆。李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叶惠贤,叶惠贤便建议李波到上海发展,并说自己和陈述会鼎力相助。

1995年3月,李波离开新疆,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当时陈述正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组拍戏,听说李波来上海,于是请假和叶惠贤一起到火车站去接李波。

见到李波后,陈述显得格外热情,不仅帮着李波安排旅馆,还带着李波游览了上海外滩、城隍庙等风景。之后陈述和叶惠贤又帮着李波找了一份工作,让李波感激不已。

陈述知道李波在上海举目无亲,经常在拍戏之余去看望陈波。陈述的幽默、智慧和博学多才,令李波为之心动,而李波的真诚、温柔和善良,也让陈述感到久违的温暖。久而久之,两人互生好感。尤其是李波,更是对陈述产生了依赖。

当时的陈述,只是把李波当成一个朋友来对待,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76岁,而李波只有40多岁,两人足足差了30岁,所以从没想过和李波在一起生活的念头。

但李波却和陈述的想法不同。她并不在乎两人的年龄差距,也不在乎社会上的风言风语。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一时半会,也不好意思主动捅破那层窗户纸。

叶惠贤看出了李波的心思,于是挺身而出,捅破了两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陈述一开始不同意,怕连累李波,但李波却表示自己并不在乎两人年龄的差距。就这样,这两位年龄相差三十多岁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6年6月30日是陈述的76岁生日。这天上午,他和李波去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从民政局出来的陈述特别高兴,当场赋诗一首送给李波:“有缘万里来相会,老夫少妻成一对。互敬互爱相谦让,潇洒幸福下半辈。”

很多人认为李波嫁给陈述,是贪图陈述的财富。其实这些人并不知道,陈述并没有多少财产。

除了每个月的工资之外,他几乎不参加任何“走穴”的商业演出,而且几个孩子发展得也不是很好,每个月他都要从工资中拿出来一部分贴补子女,哪里有多余的钱呢?

她说陈述虽然年纪大了,但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睿智和大度,却让一个女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的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还有翩翩的风度,无不让李波心驰神往。

嫁给陈述后,李波将陈述的饮食起居安排得明明白白,陈述的气色比以前好了许多。很多人都说陈述有福气,但陈述却开玩笑地说,他的这位新夫人只有一点让他无法忍受,就是不许他和从前一样常常打麻将。

其实这不能怪李波,因为陈述打麻将有瘾,经常一打就是一个通宵,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个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李波规定陈述每周最多打两次麻将,每次不超过三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可以去画画,可以去溜弯,做什么都行。

面对妻子的“霸王条款”,陈述只能乖乖遵守,因为他知道李波是为了他好。

虽然李波将陈述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毕竟陈述已近耄耋之年,病魔还是找上了门。

2001年9月,陈述在拍摄电视剧《平地》期间,突发脑梗塞,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却不幸瘫痪了。

在陈述人生的最后五年里,李波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瘫痪的陈述身边,精心照料着陈述。她的做法,也让那些原来怀疑她贪财的人闭上了嘴。

陈述没有多少积蓄,治疗费用又十分昂贵,李波的工资也不高,为了给陈述治病,李波不得不四处借债。李波知道陈述的儿女们也拿不出什么钱,从没有找他们要过一分。

在李波的照料下,陈述的身体曾有过好转,但遗憾的是这段时间非常短暂,就在李波感到很欣慰的时候,医院却又传来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

2006年10月17日,86岁的陈述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去世前留下遗言:自己去世后,不穿寿衣,要穿晚礼服下葬。另外他还希望自己的自传能够出版。对于陈述的这两个遗愿,李波都给予了满足。

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的陈述的追悼会上,李波哭得死去活来。此时的她根本不会想到,不久后,她将迎来更加伤心的事。

2008年,陈述的儿女一纸诉状,将李波告上法庭,要求李波归还杨浦区的一套房屋。

陈述和李波结婚前,在上海淮海路有一处60多平米的老房子。虽然房龄很老,但地段很好,在2008年时,能值不少钱。

这处老房子原本是陈述一个人住。后来他的二儿子离婚了,没地方住,于是陈述便让二儿子和自己同住在这处老房子里。

和李波结婚后,考虑到房子很小,人多了不方便,陈述和李波就在杨浦租房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东拼西凑,在杨浦区买了一套60来平的小房子。九十年代的上海的房价还没有后来那么邪门,所以陈述和李波倾尽所有,还是能买得起这种六十来平的小房子的。

这套房子是陈述和李波在领了结婚证后共同购买的,是两人的婚后财产,所以陈述去世后,应该归李波所有,或者至少李波有一半的产权。

但陈述的儿女却认为李波来到上海之后,基本上都是靠父亲的工资生活,所以这套房子应该由陈述和几个子女继承。

被陈述的子女告上法院后,李波极为伤心。她想不通的是,在陈述生病的5年里,这几个子女基本都没有照顾过陈述哪怕一天,都是李波在照顾。

而且陈述治病和后期的治疗所花的钱,几个子女也没有出多少,都是李波四处借钱给陈述看病。为什么在陈述最需要的时候,几个子女都隐身了,现在人一死,就出来抢财产了呢?

在法院的主持下,李波最终和陈述的几个子女进行了庭外和解。双方同意李波拥有杨浦区房产一半产权,另一半产权则归陈述的子女。如果李波想取得该房产的全部产权,需向陈述的四个子女每人支付十万元。

一个人十万,四个人就是四十万。李波如果能拿出这笔钱,还用得着四处借钱给陈述看病吗?

这件事也让李波彻底寒了心。经过考虑,她决定卖掉这套房产,从卖房子的钱里拿出四十万分给陈述的四个子女,同时还清这些年欠下的债务,剩余的作为自己的养老钱。

这场官司之后,李波租了一个小房子居住。据知情人爆料,经过这件事,李波几乎和陈述的四个子女断绝了联系。不知道陈述如果在天有灵,看到这种结局,会做何感想?

“演最好的戏,做最好的人”,是陈述一生的座右铭。陈述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但从他的几个子女的做法来看,可能与后面那句话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华商晨报》:《陈述因病去世 追悼会首发《陈述的陈述》》

《大众电影》:《“情报处长”的艺术人生》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