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眼睛”再度升级,游离在现实和虚构之间,创建出新的世界
“技术垄断论”是指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被技术包围着,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放眼四周,充斥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操作界面。
媒介成为我们的感官系统、交流系统、思维系统和记忆储存器,媒介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媒介是人的延伸,电影作为媒介的一种,也是人类延伸的一种方式。电影已经成为我们视觉的补充,代替我们观察和记录生活,改变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
电影创造了一个个意识宇宙,我们以虚拟化身的形式在其间体验不同的人生,扮演不同的身份。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似乎永不过时,虽然当他说出“每一个热爱自己的艺术的人,总是在寻找其技术的精髓"。
这句话可能仅仅是指当时的电影技术,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电影眼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让人难以忽视。
1.虚构代替现实
“电影眼睛”的本质是以物视物,镜头实际并非是人的眼睛,镜头的机制与人眼的组成不同,所以镜头可以呈现的内容与人眼直接看到的内容有本质的不同。
镜头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镜头成了人类眼睛的补充和延伸。以物视物这个特点曾让人觉得活动影像比任何艺术都更具有客观性。
电影被认为是在用胶片捕捉现实的光晕。在复制时代,巴赞称其为"现实的渐进线"。也因其客观性,人眼、镜头和银幕形成直接的贯穿和透视,所有观众同等享受相同的画面,所以这时的电影具有民主的特点。
数字时代技术革新以后,镜头复制的内容和银幕呈现的内容的差别越来越大,原来的现实的光晕被虚拟的画面取代。
列夫·马诺维奇从媒介考古学的角度考察电影,他认为数字时代的电影其实是向“前电影”时代的回归,也就是说当把胶片电影放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媒介中间比较时,复制时代反而是昙花一现。
不过这并不影响“电影眼睛”理论,这只是代表着在技术的影响下,“电影眼睛"可以看到的东西更加复杂而多变了。这是虚拟对现实的第一重挤压。
2.“电影眼睛”升级
在虚拟代替现实的过程中,“电影眼睛”一直试图隐藏起自己的虚构性。在最早的时候,人们看到《火车进站》都要害怕躲避,“电影眼睛”以此来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受。
当然,很快人们就知道了这是他时、他地的真实,而非当前的真实,火车并没有真的向观众驶来。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画面越来越逼真,画面的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电影尝试了各种挖掘真实的手段和方法。
丰富的影像刺激着大众的感官,无处不在的屏幕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大脑意识的一部分,一颗现实与虚构错位的种子在人类意识深处被种下。
电影《安德的游戏》中做了这样一个设定:人类认为孩子的大脑更加活跃也更具有可塑性,所以用游戏的方式锻炼他们,用越来越逼真的游戏来模拟人类与虫族的星际战斗,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活动方式,以至于最后当真实的战斗替换了虚拟的游戏场景也未能察觉。
表面上看,是电影在批判游戏的暴力和杀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是电影对自身的隐喻,毕竟游戏还远没有达到电影中那样的拟真程度,而电影已然在混淆虚拟与现实。
当“电影眼睛”的意识替代了人眼,那么人们将会在观看真实影像中产生看电影的错觉。真实被当成虚构,这是虚拟对现实的第二重挤压。
3.“电影眼睛”的未来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最后的决战时刻,有人直接在路上戴着虚拟现实设备————VR 眼镜————参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银幕代替了镜头被放置到眼前,而现实的感应设备——镜头——被放置在了屏幕的背面。
这与过去电影中呈现的高科技眼镜不同,过去的眼镜始终是透明的、开放的,眼睛透过眼镜看到的依然是现实世界,就如同复制时代的电影一样,镜头和银幕在物理上被无限连接和贯穿。
眼睛透过眼镜看到的被涂改、被修改后的画面就像现在的电影一样,本质上还是遵循着复制时代的规则,是虚构的真实,被篡改的真实依旧是真实。
戴着眼镜的人只具有现实世界这一个实体,甚至有时电影里也会暗示,这样的高科技眼镜会影响到佩戴者对现实的认知,而选择拿掉眼镜,即虚构的部分是需要被隐藏、被擦除的。
而在《头号玩家》所展示的未来社会的虚拟现实中,现实被扭转成为了虚拟的一部分。
传感设备捕捉到现实中的障碍物,经过数码合成转换成虚拟世界的障碍物。镜头和银幕形成了翻转,现实和虚拟也实现了翻转,真实反而成了虚拟的累赘,成了需要被隐藏的部分。
这是虚拟对真实的第三重挤压,也是元电影对“电影眼睛”未来的预言。
让·鲍德里亚将拉康的“二次同化”理论引入电影观影理论中,“二次同化”是观众对摄影机镜头的认同,这是早期的"电影眼睛"的一种表现,“一次同化”则是观众对银幕上形象的认同。
而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则是依据他者建立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拉康认为刚生下的婴儿不能区分物我,没有主客之分的概念。
在婴儿6-18个月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镜像阶段”,婴儿在镜子中看见了自己,识别了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打开了自己的想象的世界,即拉康所说的“想象界”。
电影与人类意识”中也论述了随着“电影一大脑”理论的发展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可以说人类观看电影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
观影过程就是人类意识进入到电影创造的异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就像前文所论述的卡梅隆的《阿凡达》,观众代入的"镜像"中的身份就是虚拟化身。
虚拟化身也是一种角色扮演,是人类游荡在数字世界中的身份。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对银幕上形象的认同并不囿于其性别、物种和身份,就像我们在注册电子信息时可以填写虚假的身份。
虚拟化身可以随我们的需要而改变,我们对银幕上的形象所产生的共情也在于此——这些形象寄托了我们的某种欲望和情绪,也放大了我们的欲望和情绪。
在她看来,虚拟世界的赛博格模糊了人、机械、动物诸主体的界限,关涉阶级、种族、性别的强势话语有机会被重写,哈拉维将其作为一种神话,重新定义人类的本体。
但无论是抛开这些身份定义还是自由设定身份,都可能会导致主体身份认知的错乱,将银幕上的光晕当作现实,将银幕上的幻象错认成自己。
有学者提出了数字时代电影将向想象力消费转型,这或许也是人类在新媒体时代身份危机的体现,一是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超越,人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需要以想象力来确立自身的价值;二是观众希望在丰富的想象力中体验不同的身份,来摆脱自身在现实中的身份焦虑。
新媒体时代的人类不停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在元电影的自反性中,以情绪代替真实,混淆时间和空间的秩序。
在元电影的互文性中,创造怀旧的想象,忙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建立自身的节点,暴露自己的情绪;在元电影的跨媒介性中游戏人生,渴望把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带出到现实世界中。
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了,就像在阅读电子书时,我们无法直接感受所阅读的点在文本的什么位置,需要借助目录和进度条来判断。
在翻页模式中会根据阅读选项而产生再次编排的页码,在滚动阅读模式下甚至连电子页码都不存在,而在阅读实体书时,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阅读位置所处的空间位置。
新媒体以无穷无尽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具体可感的现实空间,虚拟世界没有尽头!这会不会带来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无助,产生主体认知问题和身份认同危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头条创作挑战赛#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曝幕后纪录短片 三位“心青年”参与影片拍摄
时光网讯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正在欢乐热映中,今日释出“我们是爱姆威披”幕后拍摄纪实短片,揭秘三位“心青年”(智力障碍者或唐氏综合征)岳亮、刘沐琪、刘斯博在剧组参与拍摄的幕后故事。纪录片短片呈现了三位从对表演一无所知到渐入佳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他们和家长一起不懈的努力,也有剧组同仁一致齐心的助力,最终得以呈现出银幕上的成绩,也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MVP(爱姆威披)时刻。娱乐天地2023-10-03 10:45:540000盘点好友去世以泪洗面的八大明星,你最想安慰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重要经历悲欢离合,明星也不例外。特别是当好朋友离世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和伤心欲绝的情绪是难以控制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友去世以泪洗面的八大明星,你最想安慰谁?1、郑秀文近日,郑秀文特意调档期只为赶去参加好友林燕妮的葬礼。郑秀文受访时表示,对好友的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想起她就忍不住哭了。不难看出郑秀文跟朋友的感情挺深的。2、赵丽颖娱乐天地2023-05-30 15:39:500000同样是姐弟恋,经历过坎坷情史,洪欣与蔡少芬的差距有多大?
最近,张丹峰一家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还是那个久久不愿意换掉的毕滢。近日,有媒体拍到,毕滢和张丹峰下榻同一家酒店,两个人的关系看上去非常的亲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人住隔壁,毕滢在回自己房间换了一套睡衣之后,来到了张丹峰的房里,呆了3个小时才出来。当天,张丹峰是孤身一人,并没有洪欣陪在身边。娱乐天地2023-06-05 03:34:280000娱乐圈小鲜肉为什么在人们眼中如臭肉?他们年轻难道有错?
娱乐圈里的老戏骨令人佩服,可是小鲜肉就那么让人嗤之以鼻吗?网上很多人都在骂年轻的演员,似乎谁的头上顶着小鲜肉几个字就好像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即便人家什么都没做,也会引发很多键盘侠的争议,这一点真的让人匪夷所思,难道年轻演员因为年龄小就有错了?娱乐天地2023-05-26 07:55:200000霍启刚小女儿被赞坚强,被暴晒到睁不开眼也不哭,不跟姐姐抢妈妈
“娱乐你我他生活靠大家追星的朋友看过来八卦的朋友看过来不了解的朋友更要看过来”祝大家有个好的心情有一颗娱乐的心一则关于霍启刚小女儿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年仅几岁的小姑娘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坚强和独立精神,在困难面前没有哭泣,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据报道,有人爆料称霍启刚小女儿被曝光到睁不开眼也不哭。娱乐天地2023-11-11 13:38: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