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

红楼梦名场面,八版黛玉葬花,有人美如画,还有人像老太太锄地

娱乐天地2023-05-06 14:59:200

在《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皆有表现自己性格的名场面,比如宝钗扑蝶、湘云醉卧,而黛玉葬花这一幕最为凄美、最为悲情,初见这一行为艺术,很多读者表示:“黛玉真矫情”。

但再品黛玉葬花时,多数人已跟着她淌眼泪,当凋零就在眼前,当草木终将化成灰时,谁能不动容呢?

关于黛玉葬花,曹公仔细描写过两次,一次是与宝玉共读西厢之前,一次是践花神时,黛玉边葬花边吟唱《葬花吟》,泪光点点,好不伤心

影视化后的版本众多,这里将挑出八版赏析,首先是越剧电影《红楼梦》,这一版林黛玉由越剧名伶王文娟饰演。

与电视剧的表演方法不同,这一版《红楼梦》的服化道、走步、表演风格都以越剧为标准,唱念做演,景境情心。

当年王文娟已经36岁,不算年轻,也不够貌美,可唱腔醇厚,这一经典名场面,以吟唱葬花吟开头,而桃林之中,有位女子肩担花锄缓缓而来,她边走边唱,直到词罢才放下手中的工具,然后将花囊之中的残花倒入花冢内。

整体画面唯美,林黛玉之态被王文娟演了出来,弱质纤纤,我见犹怜。

唯一可惜的是,场面不够考究,布景也不够精致,黛玉手上不仅缺了花帚,而且未把残花收入锦囊之中。

后续的《金玉良缘红楼梦》资金更充足,服化道在那个年代算是上乘之作了,张艾嘉版黛玉颜值颇高,就是不像黛玉,多了分明朗的气质。

黛玉葬花之时,她的走姿也是以戏曲为参考对象,一步三回首,但表现得太过激昂,缺了愁绪。

不过,道具倒是准备得更齐全,花锄、花囊、花帚三件套都有,残花也收在锦囊之中后再葬,最后她还立了一些小墓碑,上面写着葬花吟。

但花园太小,几个墓碑一立,显得很局促,缺了美感。

另外,张艾嘉并未把花帚拿在手里,只是挂在花锄上,这一点不符合原著。

至于受众面最广、评分最高的87版,则更符合影视剧的观感,一开始,点点落花随水而去,紧接着陈力演唱的《葬花吟》响起,陈晓旭的眼里泛起点点泪光。

画面一转,她担着“三件套”而来,莲步姗姗,弱不禁风。

ps,这里衣服突然换成了绿色外套,有人认为可能穿帮了,但导演组透露,这应该是黛玉感伤落花的第二天,所以换了衣服并不算穿帮。

另一边的宝玉循声而来,只见黛玉将锦囊放入冢中,缓缓埋了起来,边埋边泣泪,好不让人心疼。

跟张艾嘉版一样,陈晓旭版仍旧没把花帚拿在手里,可能是考虑到美感,毕竟那样有点像去打扫除。

两年后的89版《红楼梦》启用了陶慧敏担任黛玉一角,不得不承认她的确很美,粉丝赞其美得像一场梦,但气质却不像黛玉,更像端庄的闺秀宝钗。

虽然比不上87版,但整体布景完全不输,葬花名场面也是相当美腻,陶慧敏手捧残花,依次将其放入准备好的绢布上。

说来,这一版的工程量有点大,黛玉既立了四、五个墓碑,且又按品种分类收敛了。

真正工具都拿对的,应该是96华视版,这版《红楼梦》言情、武侠风格明显,但黛玉的选角,有那么一些符合,张玉嬿眉眼自带愁态,可惜的是个子太高,跟宝玉、宝钗站在一起,年纪感更强。

葬花名场面,导演挑了妖风大作的天气,娇弱的黛玉不知道受不受得了。

虽然工具都拿对了,但葬花的方式错了,张玉嬿直接将其倒入土里,并用双手来掩埋,这一点完全不符合黛玉人设,且不说“未若锦囊收艳骨”,就说用手这一点,就背离了角色个性。

第六个版本,则是有着“青楼梦”之称的10版《红楼梦》,圆脸的蒋梦婕出演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形象可以说差了很多。

至于葬花这场戏,导演显然没有研读过《红楼梦》,桃林换成了槐树林,结果空中无故散落花瓣,锄头也不是小巧的花锄,而是农夫用来挖地的大锄头,怪不得网友调侃:“这一幕好像老太太锄地”。

除此之外,背景音乐居然是意大利歌剧,后面又换成了渗人的曲子,蒋梦婕不仅未把花瓣收起来,而且很随意地倒了下来,毫无怜惜之意。

而同期的《黛玉传》名气不高,可明显比10版用心,选角更符合一些,林黛玉的闵春晓曾是“红楼梦中人”黛玉组的亚军,长相不算惊艳,却自带书卷气质,整体更符合。

这一版的黛玉葬花,中规中矩,没有太多亮点,花帚太大,影响画面和谐感,幸好闵春晓情绪在线,所以比10版要好看不少。

导演删掉了葬花的过程,以葬花吟唱词开始,以葬花吟的唱词结束,没有表现葬花的方式。

最后一版是小戏骨版红楼梦,整体模仿87版,服装、造型、台词都与前作雷同,可虽有模仿,但小演员们的表现不俗,扮演黛玉的周漾玥从气质到眼神,都有些接近陈晓旭。

而且她与宝玉共读西厢的场景,更像小说里形容的青梅竹马。

当然,跟87版相比,周漾玥仍是个小孩,缺了那份抹不去的愁绪,黛玉葬花的场景不够凄美,背景音乐不再是葬花吟,而是游园惊梦。

总的来说,陈晓旭版葬花最优,王文娟版优美,陶慧敏版淳朴,其他的都差了点意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