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5

配音大师刘广宁:提前退休有无奈,丈夫因误诊去世

娱乐天地2023-07-20 13:23:490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刘广宁)

刘广宁是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先后在《生死恋》《望乡》《尼罗河上的惨案》《魂断蓝桥》《大篷车》《绝唱》《叶塞尼亚》等一系列经典译制片中,用声音和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影响了几代观众。

1987年,刘广宁凭借在《天使的愤怒》中为詹妮弗配音,荣获第5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

刘广宁的丈夫潘世炎曾是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团长,夫妻俩育有两个儿子。

1992年,刘广宁为何提前退休远走香港?2008年刘广宁痛失丈夫,她选择坚强。

2020年6月25日,刘广宁不幸在上海病逝。当天是端午节,却没有一个亲人为刘广宁送别……

(童年时期的刘广宁与祖父刘崇杰、祖母合影)

刘广宁祖籍福建福州,1939年1月2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刘广宁的爷爷刘崇杰是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曾担任4国公使,与梅兰芳、马连良、徐悲鸿等是好友。

刘崇杰的奶奶是林则徐的女儿,刘崇杰的爷爷刘齐衔是道光年间的进士。

刘崇杰的父亲刘学恂于1910年与林徽因的父亲等人,合资创建了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结束了福州市民点煤油灯的历史。

刘广宁是名门之后,但低调的她从不向外人说起祖辈的辉煌。抗战爆发后,刘崇杰携家眷移居香港,刘广宁在香港出生。1943年,刘广宁4岁时随家人迁居上海躲避战乱。

(刘广宁中学时代)

刘广宁的奶奶是北京人,说一口流利的京腔,受奶奶的影响,刘广宁很小的时候就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刘广宁家藏书甚多,她9岁就读《镜花缘》,15岁读完了《红楼梦》,又在爷爷奶奶的指导下熟读唐诗宋词。

高中期间,刘广宁参加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业余广播剧团,与上官云珠的侄女——厦门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韦嫱是挚友。

刘广宁从上海第四女子中学毕业后,对考大学没有兴趣,总想考艺术团体。这位民国“官三代”报考过北京、上海的多家艺术团体,都没有被录取。

(上海电影译制厂旧址)

1960年,刘广宁无意中听邻居说上海电影译制厂在招人,她便给译制厂领导写了一封自荐信。

此前刘广宁已写了上百封这样的信,但都没有收到回复。哪知这次上海电影译制厂认真给刘广宁回信了,让她去厂里参加配音演员招聘考试,通知上还加盖了单位公章。

参加考试的一共有7个人,刘广宁又是朗诵诗歌,又是读电影台词。主考官——译制导演时汉威认为刘广宁的声音条件出众,让她通过了初试。

此后,刘广宁又先后通过了二试三试。当时她是一张白纸,连对口型都不会。看到银幕上的人物开口,她也跟着开口,录出来的声音连她都觉得陌生。

(早年刘广宁)

刘广宁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等来厂里的通知,她打好几个电话去催问,直到两个多月后,上海电影译制厂才通知刘广宁去上海市电业局医务室检查身体,这意味着刘广宁被正式录取了。

进厂后,刘广宁配的第一部影片是保加利亚的黑白电影《第一课》。站在录音棚里,刘广宁紧张得发抖,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时影片录音所用的胶片,需要通过外汇购买,十分昂贵。刘广宁与同事在一起配音,任何人说错一句话,都会让一部戏的录音前功尽弃。

(刘广宁的配音事业从这里起步)

见刘广宁太紧张,同事们纷纷为她解压。在大家的帮助下,刘广宁终于完成了《第一课》的配音任务。

走出录音棚,刘广宁发现自己的衣服全湿透了。

没有配音任务时,刘广宁就搬个小木凳坐在录音棚里,观摩同事们配音。

1962年,在同事的介绍下,刘广宁与潘世炎相识相爱。潘世炎比刘广宁大5岁,自幼父母双亡,他14岁就参加了新四军新安旅行团,学习舞蹈。

(刘广宁、潘世炎结婚照)

后来他还跟著名演员王人美的哥哥王人艺学拉小提琴。潘世炎练琴非常刻苦,冬天站在雪地里拉,夏天室内温度太高,他就站在凉水桶里拉小提琴。

解放后,潘世炎进入上海歌剧院管弦乐队工作,后升为管弦乐团的演出队长、管弦乐团团长。

潘世炎不仅才华出众,还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帅哥,刘广宁与潘世炎互相欣赏,互相爱慕。

1963年,刘广宁与潘世炎在上海结婚。单位没有多余的房子,潘世炎的同事、著名歌唱家任桂珍便将自己的住房腾出一间,给刘广宁夫妇做婚房。

(著名歌唱家任桂珍(1933年-2020年10月10日))

任桂珍是上海歌舞剧院《江姐》的扮演者,她为电影《红日》《聂耳》演唱的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摇篮曲》等风靡全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首唱也是任桂珍,后被才旦卓玛翻唱,红遍全国。

婚后刘广宁一连生下两个儿子,小屋子住不下了,单位便安排刘广宁一家搬到上海新华路的一套小两居里。

经过几年磨砺,刘广宁变得成熟了,相继为《天鹅湖》《苔丝》《白衣少女》《绝唱》《生死恋》等影片配音。

(《生死恋》海报)

她还在《叶塞尼亚》中为妹妹配音,在《冷酷的心》中为莫妮卡配音,在《魂断蓝桥》中为玛拉配音,在《望乡》中为小阿崎配音,在《大篷车》中为吉普赛女郎妮莎配音,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为杰基配音。

刘广宁还在电影《父子情深》《鹿苑长春》中,为小男孩配音。

刘广宁为《沙鸥》《天云山传奇》《胭脂》《夜上海》等国产影视剧的配音,也广受好评。

(刘广宁喜获“金鹰奖”)

1987年4月,刘广宁凭借在《天使的愤怒》中为詹妮弗配音,获得第5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

刘广宁嗓音优美甜润,语言流畅纯正,善于通过语音、语调的细微变化,来表达角色的复杂情感。她尤其擅长塑造温柔天真、善良纯洁的女孩形象,被誉为“银幕后的公主”。

刘广宁与李梓、赵慎之被誉为配音界的“三朵金花”。在影片《望乡》中,三朵金花一同绽放,成就了配音界的一段佳话。

(《望乡》海报)

配音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每个角色的声音不能雷同,必须根据角色的形象来配音。很多次,因角色的情感起伏太大,刘广宁在配音时心理和情感消耗很大,结果导致大脑缺氧,几次差点晕倒在地。

每次厂里分配给刘广宁一个角色,她要反复看原片,然后将角色台词带回家,一遍遍地背诵、琢磨。

一次刘广宁在为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凶手配音。在家吃饭时,她突然冒出一句台词“我要杀了你”,将一家人吓坏了。

还有一次,刘广宁与同事录制一句“着火了!着火了!”的台词。当时由于录音设备落后,他们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拿着喇叭在录音棚走廊里喊“着火了!着火了!”

(刘广宁)

录音棚对面有一个木材厂和一个汽油桶厂,刘广宁他们忘了给那两家工厂打招呼了。结果两个厂的工人听到“着火了”,赶紧出动消防车,工人们穿着背心裤衩跑出宿舍要救火。

直到上海电影译制厂派人过去解释,大家才知道这是一起“乌龙事件”。

尽管已经闻名全国,但刘广宁丝毫不敢懈怠。夜里儿子入睡后,刘广宁就在家里练习配音。在给小男孩配“我要巧克力”时,大儿子从睡梦中惊醒了,他睁着惺忪的睡眼问刘广宁:妈妈,巧克力是给我吃的吗?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电影译制厂最红火的时候,很多国内观众就是通过译制片认识了世界。

(刘广宁夫妇)

鲜为人知的是,上海译制厂的录音棚非常简陋,里面没有空调,只有两台老式电扇。夏天室内温度高达40度,而且配音演员的收入也很低,但大家凝聚在一起,不讲价钱,不畏艰苦。

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写下了这句话:“翻译剧本要有味,配音演员要有神”,将它张贴在录音棚里。

每次刘广宁一走进录音棚,心中就涌满力量。

刘广宁一心扑在配音事业上,丈夫潘世炎甘当家庭煮男,包揽了一切家务。他买菜做饭,照顾两个儿子,从不让家务事分散刘广宁的精力。

(刘广宁与同事乔榛)

刘广宁有时配完戏回家,累得筋疲力尽,也不想说话。潘世炎就让妻子靠在沙发上休息,他忙里忙外。

两个儿子是潘世炎一手带大的,刘广宁没操什么心。她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丈夫在背后的奉献分不开。

1992年,刘广宁53岁了。这时老厂长陈叙一已经退了,译制片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将原来和谐的创作氛围冲得七零八落。

有人私心膨胀,容不得别人,刘广宁很失望。加上刘广宁很多亲戚在中国香港,两个儿子准备去香港求学。

(刘广宁)

于是她于1992年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同年刘广宁一家移居中国香港。

在香港,刘广宁从事普通话的推广、教学工作。很多律师、政府官员、演员都跟着刘广宁学普通话。她一天忙到晚,中饭、晚饭经常是在电车旁边的咖啡馆吃的。

刘广宁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录制了大量的普通话教学录像带,在香港发行。香港普通话考级的20篇范文,如《春》《海上生明月》等,都是刘广宁录制的。

刘广宁还为中华书局录制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大量词条,供大家在电脑上使用。

(录音的刘广宁)

潘世炎在香港教人拉小提琴,同时负责照顾两个儿子的生活。

2008年,刘广宁一家已经在香港生活了16年,两个儿子都已成年了,大儿子在香港开了一家网络公司,小儿子在日本留学后,留在日本一所大学当教授。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期间,刘广宁一直与上译厂的老同事苏秀、曹雷、赵慎之等保持联系,大家都劝她回上海。

2008年秋天,刘广宁与丈夫回到上海定居。谁知灾难突降,潘世炎被误诊,发病不到3个月就离世了。

(刘广宁与斯琴高娃合影。后为她的儿子潘争和大孙女)

刘广宁与丈夫风雨相伴几十年,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丈夫走后,刘广宁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她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老同事便纷纷给她送温暖送关怀。

他们介绍刘广宁回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陪她参加上海图书馆的朗诵活动。陈醇多次邀请刘广宁担任朗诵比赛的评委,她还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作。2010年,刘广宁渐渐走出了丧偶的悲痛。

两个儿子要将她接到身边养老,刘广宁不愿与晚辈搅和在一起,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她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自己在家做饭,偶尔也会参加社会活动。

(刘广宁(右)与著名配音演员苏秀)

2016年11月,刘广宁参加了央视《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的录制。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2017年,刘广宁在上海参加文艺界聚会活动,见到了日本电影《生死恋》的主演栗原小卷。当年刘广宁为栗原小卷饰演的“夏子”配音,两位表演艺术家紧紧拥抱。

失去丈夫的刘广宁,晚年表现得很坚强,没有给两个儿子添麻烦。

2020年春节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两个儿子不能回上海看望刘广宁,她一个人在上海的家中隔离。

(刘广宁和成都节目主持人陈岳的合影)

不久,刘广宁动了一次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住院时医生让她吸氧,她怕吸氧多了造成身体依赖,便没有吸氧。

6月25日正是端午节,刘广宁在上海去世时,两个儿子因为疫情原因都没在身边,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领导、同事,及潘世炎的学生送刘广宁最后一程。

当天,栗原小卷发来唁电:感谢刘广宁女士多年来给予我的诚挚友情和关心,我们一起,以出色的工作奉献了精彩的作品。

(刘广宁)

刘广宁逝世,让两个儿子很悲痛,但他们以乐观和坚强怀念天堂里的母亲。

2023年7月,刘广宁已离开我们3年了。斯人已逝,但她用语言和声音塑造的那些银幕形象,永远活在观众的心中!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