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0

中国动画从“阶级叙事”到“情感叙事”,文化记忆唤起民族共情

娱乐天地2023-06-01 09:59:430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叙事实现从“阶级叙事”到“情感叙事”的转变。“情感叙事”通过建立“作者-影片-受众”三级情感体验,实现三者之间情绪的相互传递,传输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而传统题材作为一种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符号,无疑是最为有效的载体,通过对传统题材的重述,再造叙事,可以更好地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用共同的文化记忆唤起民族共情。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一方面面临好莱坞大片的外部竞争,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浪潮中,各种文明相互冲突、博弈,而动画电影只有保留自己的民族记忆,保存自身的民族符号,才能在世界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基因、民族风格、民族符号所产生的独有魅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中国动画电影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染,自1922年以来就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动画电影近百年的民族化叙事传统,都为电影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思路与创作资源。

21世纪以来,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取得良好票房成就的影片,70%以上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题材的再加工,或是对经典文本的重述,神话、民间故事、古典文学逐渐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土壤。

对传统题材的改编,不仅实现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同书写,也是实现当代精神与传统道德的双重表达。这些源于传统文化的、留存于观众童年的集体记忆,穿越飞速发展的时代语境,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浅层记忆、怀旧情绪,使观众、电影与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毋庸置疑,虽然怀旧情绪开始于个人的情感记忆,但众多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出现,将这些分散在民众中、属于自身的情感记忆汇集在一起,形成社会的集体记忆,实现民族共情,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动画电影正是通过民族化叙事的手段,激发当代受众的怀旧情绪,受众与电影实现充分的共情,从而让电影获得受众的认同,这是21世纪以来,诸多动画电影可以创下票房记录、引发社会热议的重要原因。

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过程中,通过“民族性”的系统表达,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下民族精神的融合,这份传承使得承受巨大生存压力的现代人有了片刻的心灵栖所。从这个角度来看,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与民间故事的动画电影是对经典文本的再加工、再创造。

作为民间集体记忆的载体,这类题材可以很好地引导受众的个人情感与儿时记忆,让受众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影片观赏增加额外的附加值,从而引发特定的审美诉求与商业行为。具体来说,即为“二刷”、“吐槽”、“同人创作”、“二次创作”等行为,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影片的口碑与热度,形成良性互动。

以《大圣归来》为例,影片在豆瓣等互联网平台上,被普遍认为是有情怀、受众定位明显的动画电影,“80后”“90后”观众是影片最主要的受众群体。

“孙悟空”这一形象设置,迎合着主流受众的儿时记忆----在主流受众群的童年,往往伴随着《西游记》电视剧及系列电视动画片成长,对这一人物形象有着天然的好感度。

同时,孙悟空本身就是中国民族认知中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表征,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其性格、特征、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潜意识,深深印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因此,对孙悟空形象的再创作,不仅仅是唤起一代人或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对中国传统资源的回溯与更新。

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类电影首先运用民众所熟知的民俗、文化符号吸引观众回忆,产生怀旧情绪,在这一时期,受众潜意识地通过美化历史场景,实现自我麻醉,从而简单沉浸于回忆过往。

随后,观众会将怀旧情绪与现实生活的场景、经验进行比较,怀旧情怀会进一步转换为反思,受众会站在当下的立场去对照、解读过往。

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割裂的,电影通过隐喻、再加工等手段,将神话与真实世界互相关联,最终实现民众的情感认同与社会认同。当然,根植传统、确保传统民族文化的纯粹,既不是让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的展现,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原样搬演。

中国动画电影在民族化叙事上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归结于作者对传统文化题材的大胆创新,进行了符合当下时代语境的再加工,从而才能开创了一系列民族化叙事的里程碑。

简单来说,这样的叙事模式为:通过题材的再次加工、人物形象的再次设定、情节的再次设置,以视觉符号来表现中国民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挖掘与改编,让受众在观看影片时,勾连起其内心的记忆碎片,从而将含有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烙印在记忆中,实现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的关联。

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展现出了一反常规的反叛,并最终实现了顺从,在整个剧作中,哪吒始终在精神放逐与灵魂救赎间徘徊,人物形象与传统的哪吒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方式。

正是这种反常规的设定,打破传统认知模式中的孩子形象,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特性。这一人物性格恰恰成为在现代社会中,被现代化压抑的个体之间相互共鸣的原动力,同时也为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预留出空间。

因为经典动画影片承载了观众儿时的记忆片段,为观众暂时营造情感上的避风港。所以,当“回忆杀”袭来,民众会回想起少年的情况、少年的梦想,为电影的叙事提供合理的共情基础。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头条群星10月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