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07

六部现代作品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画上圆满句号

娱乐天地2023-06-01 08:34:070

文 | 李林子

5月26日,北京现代音乐节圆满闭幕,吴怀世携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带来了6部现代作品,为音乐节画上圆满句号。

第一部作品是一部结合美国好莱坞电影音乐风格与西方调性和声语汇的“亚洲序曲”。徐之彤的《亚洲之光》是杭州爱乐乐团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而委约的作品,整部作品的磅礴之气势不可挡,刚劲有力,像是取消了情感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保持在情绪的高点,放在音乐会开场是个上佳选择。

对于天文异象,中世纪的人们似乎总有一些宗教性的解读。1561年,纽伦堡上空“日珥”被版画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查得·卡农《天空幻象》的灵感之源。天空异象的神秘与辽阔、光影的交织,以及对自然带有宗教色彩的敬畏与赞美,在美国式新浪漫主义的风格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铃鼓以及弦乐滑音的点缀强化了某种原始祭祀的色彩,激发听者多层次的联觉体验。

李子傲的《生长》无疑是上半场最突出的作品,毕竟这是全场仅有的一部以特殊音色贯穿的无调性作品,尤其是当它被安排在《悲歌》与《天空幻象》之间,更加显示出了作曲家超出年龄的成熟与才华。音乐有一个极其吸引人的开头,层次丰富而集中的打击乐、流动的木管与弦乐滑音相交织,似以无数灵动的小元素综合绘制了一个滚动着的巨大球体。作曲家恰到好处地把握了音乐张力的伸缩,每一次以弦乐持续的振音作为背景层的段落都十分有效,如两分钟处作曲家通过音域有节制地逐步扩张营造某种场域,配合散状的点缀性音色材料,渲染“生长”之势。

下半场约尔格·威德曼的《Con Brio》具有浓郁后现代气息,不仅完全复刻了贝多芬第七、第八交响曲的乐队编制,且对其中旋律元素进行碎片化的拼贴,让音乐穿梭于端庄严肃与诙谐挑逗之间。但可惜的是,乐团并没有足够到位地诠释出作品的陌生性,过于强势的音量与欠考究的音色使得作曲家有意拼贴的内容失去了古典主义应有的收敛稳重,忽略了风格层面的对比,整体显得血脉偾张。

叶小钢的《少陵草堂》是全场真正的重头戏。作曲家选用杜甫的6首诗为词,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语汇从多个维度独到地诠释了“诗圣”诚挚恳切的忧天下之情怀,三位歌唱家郭森、石倚洁与刘嵩虎的演绎同样大放异彩。叶小钢准确抓住了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以唯美的旋律渲染悲音之美,并不刻意追求悲壮愤慨的气概。

如在《登楼》中,作曲家以具有造型性的旋律、考究的句法呼应、语气迂回婉转的落音、整体柔和的半音化色彩,表面上似乎侧重于描绘诗人登楼所望的无边春色以及山川的壮美,但事实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伤客心”则以更私密的方式流露。如木管组之间的呼应式叠句带来的颤抖之感,和声强调变格进行带来的哀婉之声,以及色彩尖锐的增三和弦对应“万方多难此登临”的句尾,通过绘词法对诗人真实的心声进行了表达,在审美与情感渲染上有丰富的层次。

《喜雨赠花》选用《春夜喜雨》与《赠花卿》之词,作曲家通过其标志性的大七度音程跳进点缀于乐队中,刻画灵动的点点雨滴,以五声性色彩和声背景与谐谑性的半音化材料相结合,贯穿全曲,兼备文人水墨画的古朴气质以及现代音乐的斑驳迷离。结尾突然切入的乐队全奏音域宽广的和弦(叠置e与降e小三和弦)极具戏剧性,这种诙谐的结尾犹如叶小钢的个性化签名。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当声乐与乐队均已停在一个完满的C大三和弦上时,作曲家再次切入了作品开头对“风”的谐谑刻画。从诠释诗歌的角度来看,作曲家照应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在时间维度上从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主观抒怀,回到了现实中风雨交加的狼狈之态;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这一结尾的意外切入和《喜雨赠花》一样,将音乐的张力进行了极致的延展。

无论如何,时隔三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回归令人倍感欣慰,希望这一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的音乐盛事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THE END -

音乐周报正在开展一项调研,期待得到您的支持!

音乐媒体供给与音乐界需求的碰撞与融合调研问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