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13

青春偶像剧中,灰姑娘与假小子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传统与反传统

娱乐天地2023-06-01 05:24:270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性别观念的传统性就表现在被固化的男女性别表现。在男权中心主义的禁锢下,女性被认为要服从“三从四德”的观念,并且以婚姻和家庭为主要的人生目标,成为“贤妻良母”是女性的标准范式。

虽然现代社会的到来向传统“三从四德”等腐旧观点发起了冲击,但男强女弱,女性更重婚姻重感情的观念依旧未能改变。

灰姑娘”作为最符合传统期待的女性,常常压抑自己的个体需求,被动而沉寂,却也会在某个“特定”时刻进行反抗和突破,但终究需要需要等待王子的解救和救赎;

而“假小子”的人物设定徘徊在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边缘,外表或行为上对于男性的趋近,让女性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温柔、顺从,不再按照男性对于女性的想象形塑自我,但其本质上仍旧是“女子”。

在网络青春偶像剧中,趋近于传统女性期待的形象还是居于主流,“假小子”通常作为配角出现,更像是以一种“非主流”的状态跻身在传统女性之中。

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版本的灰姑娘,是辛德瑞拉,作为家里排行和地位都最低的孩子,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排挤、压迫,得到仙女的帮助才有机会参加舞会结识了王子,王子对她一见钟情,并在排除万难之后终于找到灰姑娘,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灰姑娘似的人物主要特点在于:隐忍、坚韧,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仍然善良并保持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但却没有主动反抗、创造的意识和想法;再者,她是借助“外力”的帮助,才逐渐获得了开启新生活的机会。

在这样的故事里,男主角仿佛一道光,带给女主角通往幸福生活的希望。

而这样的设定,与我们传统生活中期待的“乖乖女”形象不谋而合:对于权威绝对服从、隐忍,同时仍然善良、向上,为了“讨好”长辈、他人,甚至泯灭自己的性格,努力成为他人眼中的“好孩子”。

这样的形象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期待,是男权制度下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女性的美好想象和客观要求。

一方面,她们温顺柔弱,似“物”,可以满足被男性欣赏、拥有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她们体贴温柔,似“奴”,可以成为家庭生活中的辅助者和服从者。

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女性在感情关系中,与传统社会中男性主导、女性被动的婚恋观一脉相承——女性需要做的就是展现自己的“美好”,以等待被男性“挑选”和眷顾,成为男性世界的附庸,即使面对心仪的异性,也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和诉求。符合这类形象模式的并不算多,但都十分典型。

《匆匆那年》里的方茴内向腼腆,初中时,被社会青年李贺看上,后来李贺去世,上高中时,一开始被同学误会继而被排挤,她也只是默默隐忍,不反抗也不解释,直到以陈寻为首的同学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她,才停止对她的伤害。

再到后来她和陈寻相爱,一起上大学,陈寻喜欢上了赵晓棠,他们分手,方茴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陈寻。回首她的成长过程,大的转折——转学、早恋、分手、堕胎等,都是因为不同的男生。

她文静、被动,在恋爱中全身心投入,到最后难以自拔,甚至失去自我,至始至终她也没有为自己做主过一次。

《暗恋橘生淮南》里的洛枳,高中时期暗恋盛淮南,却总是远远地看着他,默默跟随他的足迹,甚至到后来盛淮南与自己的同桌叶展颜走近,她也只是将自己的心思继续默默记录在日记里,暗自神伤。与盛淮南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仍旧继续暗恋。

后来与盛淮南接触期间,面对叶展颜背后的挑拨,她心高气傲,只是隐忍并不辩解。她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等”,等盛淮南发现她、看到她。

《我只喜欢你》早期的赵乔一、《最好的我们》里的简单、《一起同过窗》里的李殊词等等也都带有乖巧隐忍的影子。

这样性格的女性在近年的网络偶像剧里,作为主角的居多,并且通常会有一个乐观开朗、活泼直爽的闺蜜朋友补充其在性格方面的不足,成为表达其想法的传声筒,例如,方茴有林嘉茉,赵乔一有郝五一,洛枳有江百丽。

可以看到,文静内向的性格虽然符合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想象,但现代社会女性性格已然丰富了起来,再者,“灰姑娘”形象的主角往往很难通过“单打独斗”获得幸福。

作为传统女性的代表,她们温顺、懂事,被动、顺从,这样一味地退步和隐忍就会导致某些时候的爆发、叛逆,例如方茴伤害自己来报复陈寻,赵乔一为了爱情辞去工作奔赴北京,洛枳面对盛淮南的误解也会发火而不是无底线地包容。

这说明她们虽然作为被压抑的主体,却具有反抗的潜力。

“假小子”与“女汉子”一词有近似的意识,“女汉子”是在“假小子”之后流行于网络的称呼,学界关于“女汉子”的语义特征及其背后性别认同的探究更多也更激烈。

用“假小子”来归纳这一类女性形象意在强调她们外表和内心有时并不完全统一,仍然会表现出脆弱、自卑、敏感的一面,并不完全符合真正意义上我们对于传统男性气质的认知,只是自身带有了部分传统男性特征或气质,所以是“假”小子。

“假小子”是外表或行为具有一定“男性气质”,大大咧咧、开朗直爽、敢爱敢恨的女性,但外显的“男子气”往往是她们用以保护自己或挑战女性规训的方式,内心却并不一定像外表般坚强。

这类“假小子”形象,作为主角在早期的传统平台播放电视剧中偶有出现,但在近些年的网络青春偶像剧里几乎没有,大多作为配角出现。

《匆匆那年》里的林嘉茉喜欢打篮球,还与赵烨球场比拼;《最好的我们》蒋年年直爽活泼,敢爱敢恨;《你好,旧时光》里米乔一席短发,是班里的大姐大,人称乔帮主;《我只喜欢你》郝五一大大咧咧,无拘无束。

她们都不同程度展现出了一副不拘小节、豪气爽朗的样子,但仍然有“小女人”的一面:林嘉茉面对苏凯,将年年喜欢上班主任张平时,也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米乔面临绝症也会脆弱甚至逃避,郝五一误以为自己怀孕时也开始犹疑、不自信,她们在面对感情时还是陷入了传统女性的困境。

以配角出现的她们,既是对现实的映射,也体现出社会主流气候对女性的传统认可仍然是“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的女性游移于群体边缘,但她们面对他人问题时的通透,却能成为传统女性最好的“助攻”。

这样的形象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女性温柔、乖巧的设定,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她们似乎是在男权文化下戴着镣铐的舞蹈——对男性气质的推崇是另一方式的迎合和服从,更多地体现在外表、爱好、话语、行为等外在层面。

实际上仍然带有强烈的男性主导和父权文化色彩,她们潜意识里希望通过展现男性气质而获得与男性类似的权力和地位,从而规避女性性别带来的劣势与不足。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